查看原文
其他

梵高:没人懂我的孤独

推荐关注

上方公号内回复 999 有惊喜


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,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,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。他早期画风写实,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。

1886年,他来到巴黎,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,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,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,他的画,开始由早期的沉闷、昏暗,而变得简洁、明亮和色彩强烈。

1888年,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,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,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。同年与高更交往,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,合作很快便告失败。此后,梵高的疯病(有人记载是“癫痫病”)时常发作,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,1890年7月,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,年仅37岁。



乌鸦群飞的麦田

这幅画是在1890年7月凡高自杀前夕创作的。画面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,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,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,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,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,空气似乎也凝固了,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、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、反抗感和不安感。画面极度骚动,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,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,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,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。就在第二天,1890年7月27日,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。

1890年7月29日,梵高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的世界……




罗纳河上的星空 

这幅1888年作品《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》,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,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。

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,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,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,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,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。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,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,右下角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,一对夫妇的散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。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,一对男女在河畔牵手夜行,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。



夜间咖啡馆

凡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,身心疲乏,因此晚上经常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拉马丁广场的咖啡馆,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乏。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、黄色,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,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。

他曾说过:“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,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。”

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、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。金黄色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,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,反过来,红色的墙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。而天花板的深重蓝色压迫下来令人窒息。他告诉提奥“我画《夜间咖啡馆》是想表现一种想法,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、发狂和犯罪的场所”。

这幅画,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。结果是一种幽闭、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,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




加歇医生

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,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,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。凡高说:“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,他满怀伟大的理想。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。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,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,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、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。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,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,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,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。”

他画这个像的时候,他写了一句话:“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,甚至在100年后,带着渴念追忆它。”

事实被他的话有幸言中了,正好一百年以后,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《加歇医生》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成交,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,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,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。

向日葵 

这幅《向日葵》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。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,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,来表达内心的感受,《向日葵》便是这时的代表作。

梵高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,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,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,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,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。

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,跟这幅同款的一幅《向日葵》于1987年3月10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3985万美元拍出。

食土豆者 

这幅画是梵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。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,素描与速写各一幅,但仍属这幅最完美。为了完成这幅作品,他曾作了许多农夫、农妇的肖像,对室内及手的素描,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,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。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,画面虽显得粗野,但结构却十分紧密;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,对形体加以把握;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,构成了种种暗灰色,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。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人,都曾作过个别习作。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,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,布满皱纹、凹凸不平的脸和手,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“力量”。

他在404信上表示,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“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,曾挖掘过泥土。”同时窗外的景色,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。



麦田与收割者

这幅画是梵高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,那时主要是临摹他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作品,也有少数自己的创作,这便是其中的一副。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,天空有点发绿,山丘却是蓝色的,从低到高,拉成一条斜线,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,大面积金黄的麦田,麦浪随风翻滚着,是个丰收的秋天吧?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,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?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,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?

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,笔触非常简单,直线、点、圆圈,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,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,金色的麦浪好漂亮,蓝色的山丘绵延着,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,有一种凄楚的美。




星月夜

这幅画是梵高第二次精神崩溃、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。

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,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,搅动起旋转的漩涡。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,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。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“最后的审判”。

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“最后的审判”中旋转着、爆发着。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、火焰状的身躯,呼应着天空的韵律。

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,事实上,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,那是梵高的幻象,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。




鸢尾花

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,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。同向日葵一样,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。

油画中的鸢(yuan)尾花在人们看来,远远美过真实的。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,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。画中色彩丰富,线条细致而多变,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。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,引导观者视线。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。100年后,1988年11月11日,《鸢尾花》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们生来就是孤独
我们生来就是孤单
不管你拥有什么
我们生来就是孤独
让我再看你一眼
星空和黑夜

——《梵高先生》

本文参考:《梵高最著名的15幅画》 http://www.zyzw.com/sjmh099.htm


网络时代,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都是用手机的一把好手,各类信息繁杂而快速,热闹而空虚。


但真正能滋养孩子的,还是阅读,能让人得新知、开茅塞、除鄙见。


2020年6月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宣布创立国内第一本9-16岁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年杂志《少年》,迄今已经走过三年!


创刊时,杂志提出的slogan:思想启蒙,情感学习,意义追寻。


这三年,主创们也确实做到了。把这些大大的目标,切小,切碎,融入每一篇的文章。让每一篇文章好玩,有趣,而且关乎青少年当下的真实生活。


每当家中少年拿起这本杂志,就没办法放下,会一字一句地读下去。


他们会感到被理解,而不是被分析;被启发,而不是被说教;被安慰,而不是被煽情;被鼓励,而不是被鸡血。


之前订阅的杂志▲


在这个时代,阅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,远远不如游戏、短视频、社交媒体的吸引力。


如果你认真读过这本杂志,就会发现杂志只是入口,一个类似兔子洞的魅惑的入口,它的背后连接着一个更广阔的书的世界。


它每期的书讯都是对应主题,精挑细选最好的书推荐给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我们。



我们希望好的文字,以及这些文字背后的思想、情感能成为他们的成长岁月和未来人生中的一部分 。


于是,我们争取到2024年订阅福利给到大家。


给所有不平凡的少年和成人

阅读、收藏、赠送↓↓↓


产品由上市公司“有赞”担保,请放心购买)

三联《少年新知》

2024年全年订阅福利

月刊,共12本

原价300元

团价285元包邮(偏远除外)


【赠品福利】



现在下单发货已出版月刊+赠品,

之后每月8号左右发货当月出版


✦ 创刊上线以来,口碑炸裂,单期印刷量破15万册 

为什么从3年前的6月杂志创刊开始,我们就一直在奔走推荐这套杂志,简直是待它如初恋,先说一下最打动我们的几个点:

1.原创与唯一

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杂志,助青少年学会面对复杂世界、学会独立思考、认真生活


2. 背景底蕴强大,格局高远

三联以近一个世纪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打造。专为青少年补上那些学校里不教的东西,对于他们来说,思维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,更能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


3. 顶尖的主创团队,大咖组建的专栏作者天团

特邀各领域顶尖的大咖组建作者团队,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、中国科学院心理专家、儿童文学名家,保证内容的高质量和高品质


4. 少年值得世上最美的画,杂志设计堪称审美艺术天花板


每一期的刊物、内页插画,都会邀请知名的艺术家、插画师、设计师来合作,创作独一无二、堪称艺术品的杂志封面与插画内容


5. 阅读体会极佳


撰稿学者团队用博学的知识和平等的价值观,让少年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,话题有深度与广度,却贴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,不艰涩难读


6. 帮助解决青少年迷茫,养成人生观


针对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部分,强调三个功能:思维启蒙、情感教育、意义追寻。


引导青少年独立面对真实的世界,应对人生苦闷,学习批判性思考,学习探索自我。



作者拥有多元背景:艺术、文学、心理学、经济学等等,用博学的知识和平等的价值观,让少年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。


这本杂志生于纸媒寒冬,疫情余波中,还未出刊就引起极大轰动,几天时间众筹达成率就超过3353%。

 
谈到创刊的初衷,少年杂志主编,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陈赛是这样表达的:

它的存在价值有三点,思维启蒙、情感教育、意义追寻她切身体会到这三件事情是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部分,所以也是在《少年》杂志中特别希望强调的事情。

《少年》创刊上线以来,口碑炸裂,仅第四期印量就突破了15万册,这对于一本新刊而言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成绩。创刊4期杂志也成为了业内传奇。

2021年1月正式更名为《少年新知》,因为被订户称为“写给青少年的良心期刊”,订阅率持续上涨。

2022年5月开始,正式从双月刊变为月刊。


童书妈妈三川玲是这样评价:“三联少年刊展现了一种“精英化”的思维启蒙路径。它跟那些高大上的生活方式无关,它有着刚出生的澄澈和勇气,不拿架子不炫技,只想为9-16岁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精神食粮。

 

资深媒体人杨樾的读后感言 “这本杂志不仅只适合青少年阅读。也适合每一个还愿意用逻辑和常识活下去的成年人阅读

 

读者小柳:这本为少年定制的杂志让我这个40岁的老少女读起来都津津有味,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,用笔书写青春的日子,那么向上,那么执着于梦想,半夜在走廊里拿着充电灯写作,真是拼命而努力。感恩这时代还有一群人,愿意为中国的未来们打造思想,原意坚守一些东西,比如阅读、思考、意义和爱。

 

娟子:内容新颖,制作精良,贴合青少年心理发展成长规律!自收到杂志后,孩子每每读起来都感受颇深,非常喜欢,我也是感同身受。

这是国内第一本
针对9-16岁青少年
进行人文思维启蒙的杂志
扫码订购
(产品由上市公司“有赞”担保,请放心购买)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新人文历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